上瘾”二字绝大多数人都避之不及,很多与“瘾”相关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。但是,现今不少看似便利的电子设备,正让我们产生一种难以察觉的上瘾行为。
手机、iPad充斥着我们的生活,当我们认为生活因它们变得高效、便利,迈向科技生活的时候,一种新的上瘾模式正潜伏在我们周围——行为上瘾。
行为上瘾与烟酒、酒瘾不同,它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,更难以察觉,因此,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加严重。
1.难以察觉的“行为上瘾”
我们每天在手机娱乐上消耗多少时间?真实情况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。
统计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旗下AppOptix的一组数据显示:安卓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要解锁65.8次(排除睡觉时间等),累计看屏幕的时间为4小时。
我们再来看看时下比较火热的短视频APP。企鹅智酷的一组数据表明,大约22%的抖音用户每天使用该应用超过1小时,平均每人每月有13.5天会打开这个应用。
为什么我们这么热衷于手机及APP?有人说:搞笑有趣的视频内容,全屏沉浸式的观看体验,是抖音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。但是,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一款“有趣”的产品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。
其实,我们沉迷于某一款产品,是因为这些产品在设计上促使我们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,从而产生快乐的体验。为了再次获得这种体验,不得不长时间、反复使用产品,渐而产生依赖性,即——行为上瘾。
玩手机、玩游戏与吸烟、吸毒的机制是一样的,都是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。绝大多数人类行为,都是为了持续获得更多更持久的多巴胺。但是超过可控范围,就会产生危害。